《心的训练》-隆波帕默尊者-2017年2月18日A
让心准备好来开发智慧,共有两项训练:
第一项,训练让心获得力量。第二项,训练让心具有品质。训练让心有力量,就是带领心持续与单一所缘在一起;训练让心具有品质,就要有觉性地及时知道“心跑了”,心就会安住,具备去开发智慧的品质。如果进入开发智慧的阶段,就要以“知者、观者”的心去观:看见色法坐着,心是观者;看见色法行、住、坐、卧,心是观者;看见苦、乐,心是观者;看见善、不善,心是观者,就是如此训练。然后看见一切都呈现“三法印”。
让心准备好来开发智慧,共有两项训练:
第一项,训练让心获得力量。第二项,训练让心具有品质。训练让心有力量,就是带领心持续与单一所缘在一起;训练让心具有品质,就要有觉性地及时知道“心跑了”,心就会安住,具备去开发智慧的品质。如果进入开发智慧的阶段,就要以“知者、观者”的心去观:看见色法坐着,心是观者;看见色法行、住、坐、卧,心是观者;看见苦、乐,心是观者;看见善、不善,心是观者,就是如此训练。然后看见一切都呈现“三法印”。
要想能够圆满念处,就要训练发展觉性。选择用于拴住心令其有觉性的工具,比如呼吸,就可以使用安般念来发展觉性。有觉性是为了觉知身、受、心、法,觉知是为了看见事实,生起智慧,直至心保持中立,这称为“觉支已经圆满”。心契入中立,最终就会解脱——心会完全的放下。
修行只有这些而已——在日常生活发展觉性,以及每天固定形式的练习。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不放弃发展觉性,那么在固定形式的练习时,心会非常有力量,固定形式的练习就会非常有品质。如果每一天有固定形式的修行,心会有力量,会更容易在日常生活发展觉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中道》阿姜巴山2016年6月19日A|贵港南山寺 顶礼 …
我们已经有机会听到法,就要按照教导去实践、去用功。别让自己在未来后悔,一旦老了就老了,没精力修行了。如果明天死,今天就是最后一次听法,晚上还有不多的时间可以用功,也许明天醒来再没有时间经行了。
隆波从未想过要从各位身上得到什么。除了要求各位精进用功——以此减轻自身的苦,同时团结互助地把佛法弘传下去。
护持佛教的方法是:一定要学习,且致力于实践,从而获得正确的了解与领悟。一旦达成,便可以称为——拥有了正见,之后就可以将其传递给感兴趣的人。
弘法是有条件的——要以慈悲心去行持。如想从中牟取私利,“法”便只是徒有其表。
正确的禅定是伴随觉性的,分为两种:其一称为“止禅”,即心聚焦于单一所缘。比如与佛号在一起,心不跑到别处;与呼吸在一起,心不往别处跑。伴有快乐、宁静、轻松、法喜的生起,这样的禅定可以用于休息。
修习这种禅定的原则极其简单:以快乐的心,去持续觉知让心有快乐的所缘。
假若抵达最高阶段的智慧则会看见:心即是苦。这是最难洞见的。
选择任何修行方法都可以。称念佛陀可以,观呼吸也可以,做手部动作可以,观腹部起伏也可以。心一跑掉,就及时地知道;心黏着在所缘了,也要及时知道!比如观呼吸时,心跑到呼吸了,知道;心便会自然安住!看见心跑了,无须试图把心拉回来,如果心被强行拉回来,胸口会感到紧与闷。
不需要禁止心的跑动,可以动。观心,及时地知道心,将会产生正定(三摩地),这被称为“心学”——也就是持续的学习与了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