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
阿姜苏纳瓦
为了离苦的修行,
必须先具有觉性(觉知自己)。
正如佛陀教导:
“无论何时何地,
正念觉性都是必须培养的!”
觉性就是:
感觉到自己的身、
感觉到自己的心;
禅定就是:
观察所缘对象时,
心是安住的;
心有觉性/有定 + 持续地觉知一个所缘对象=奢摩他(禅定);
心有觉性/有定 + 洞悉到名法与色法的三法印=毗婆舍那(内观);
何时需要训练
觉知自己(有觉性)呢?
在日常生活之中;
在固定模式的专门练习时:
比如念经、礼佛、听法,
经行,禅坐(观呼吸、观腹部起伏、
手部动作等等);
“有觉性——觉知自己”
相反
“没有觉性——忘记自己”
训练觉性(觉知自己)
如何训练呢?
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感觉到:
“刚才我忘记自己了。”
“忘记自己”或“没有觉性”
就是指:
忘了自己,
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心冲进了“(念)想”里;
心跑到
眼所见之物╱耳所听之声╱
鼻所嗅之气╱舌所尝之味╱
身之触感;
心追随
自己的烦恼习气,
以及心里生起的种种现象;
如何观察——忘记自己了?
站立、行走、坐、卧时,
若没有感觉身体正在
站立、行走、坐、卧,
就说明忘记自己了。
听音乐或听法谈时,
若听不到音乐或法谈声,
就说明忘记自己了。
想的时候,若不知道
自己身体当下正在做什么,
就说明忘记自己了。
紧盯与专注一个对象直至
感到紧绷了,
就说明忘记自己了。
试着观察,就能体会:
看电影、电视时,
会忘记自己。
讲电话时,会忘记自己。
看见美女(帅哥)时,
会忘记自己。
生气、
烦躁不安、
郁闷时,会忘记自己。
做任何事的时候,
都会
忘记自己。
突然觉得自己
刚才走神了的瞬间,
那个瞬间就是“觉知自己”;
就在那一瞬间,
我们成为了有觉性的人
——觉知、觉醒、喜悦。
请记得
已经忘了的,就让它过去吧!
不要试图一直保持觉知!
知道
“忘记自己”的频率越高,
生起觉性的频率就越高!
当心里生起烦恼习气,
要觉知自己。
因为烦恼习气的职责就是
让我们忘记自己,
而去造作各种业。
烦恼习气
生起的时候,
要觉知自己。
一旦觉知
自心正在烦恼,要谨慎自己的
身与口(持守戒律),
然后
练习去看有烦恼的心,
轻松自在地旁观与知道。
如果
烦恼习气的力量大到
我们无法控制身与口的行为,
就先
以技巧让心平复,
让烦恼习气的力量下降。
一旦心
平静下来或是
烦恼习气的力量下降,
我们就能
训练觉知自己,
继续去看那个有烦恼的心。
当身体
生起苦受的时候,
心会跳进感受,于是便产生心苦。
学着去知道,
练习着去看见:
挣扎的心、烦躁的心、生气的心。
学着去知道、
练习着去看见:身体是一个部分,
感受是另一部分。
如果及时识破
自己的心,清楚看见身体和感受
是两个不同的部分,
心就会接受
当下正在呈现的实相,
心苦就会减少(快乐将会增多),
直至好像
身苦减轻了——
即使依然是同样程度的苦受。
一旦能够
自动频繁的有觉性(觉知自己),
那么在世间:
不会犯戒,
不会造作恶业;
能够快乐而正常地生活;
慈悲而善良的心
有足够能力在各种场合
圆满完成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遇到大风大浪,
能够以智慧轻易化解。
一旦能够
自动而频繁的有觉性(觉知自己),
那么在佛法方面:
心将会
越来越频繁的
安住(有定);
能够
了解名与色的实相:
无常、苦、无我
产生智慧
得以照见涅槃,
最终彻底离苦!
请记得
修行的原则
要轻松、自在地训练,
无需紧绷与紧张;
在白天经常提醒自己:
训练回来感觉身与心;
任何时候心里生起各种现象
或情绪,小心不要犯戒。
如果心里的情绪太过强烈,
先找方法让心平静下来。
总结
修行原则与方法
任何时候,知道当下
能够觉知到的最清楚的对象。
如果身体明显,
就觉知身体;
如果心情明显,
就觉知心。
只是知道身是如何的,
只是知道心是如何的;
一旦知道
身或心是如何的,便无须做什么
让它们改变成其它样子,
只要
如其本来的面目
而知道就够了!
觉知身与心,
以正确的固定模式来训练,
即使每天只有几分钟也可以。
如果喜欢念诵,
就透过念诵来
觉知身心;
如果喜欢走路,
就走着
觉知身心(经行)。
如果喜欢打坐、坐着默念
或者坐着做手部动作,
则坐着觉知身与心!
今天的练习没有结果,
明天继续!
别偷懒,不气馁,不放弃;
某一天,道、果、涅槃
必然呈现在眼前!
从清晨醒来
直至晚上睡觉之间:
持戒,
并且培养觉性来
觉知自己,觉知身也觉知心;
而后,
心会成为
知者、觉醒者、喜悦者!
(全文完)
译者声明: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完全归责于我们,欢迎大家不吝指正。
相关法谈:
- 《中道》-隆波帕默尊者-2014年4月26日 心跑到钟那里时,没有意识到,称为欲贪行;强迫心,故意调控,不让心跑到钟那里,叫作苦行;心跑到钟那里,知道心跑钟那里了,此谓中道。中道在这里!如其本来的看待它,如心本来的看待心;心就会没有任何人为刻意的安住。如果人为的控制,看起来有在觉知自己,但心是紧的、硬的。控制让心不外送,就是走上苦行。...
- 《唯一路》-隆波帕默尊者-2016年1月28日 选择任何修行方法都可以。称念佛陀可以,观呼吸也可以,做手部动作可以,观腹部起伏也可以。心一跑掉,就及时地知道;心黏着在所缘了,也要及时知道!比如观呼吸时,心跑到呼吸了,知道;心便会自然安住!看见心跑了,无须试图把心拉回来,如果心被强行拉回来,胸口会感到紧与闷。 不需要禁止心的跑动,可以动。观心,及时地知道心,将会产生正定(三摩地),这被称为“心学”——也就是持续的学习与了解心。...
- 《修行要领》-隆波帕默尊者-2016年5月14日 正确的禅定是伴随觉性的,分为两种:其一称为“止禅”,即心聚焦于单一所缘。比如与佛号在一起,心不跑到别处;与呼吸在一起,心不往别处跑。伴有快乐、宁静、轻松、法喜的生起,这样的禅定可以用于休息。 修习这种禅定的原则极其简单:以快乐的心,去持续觉知让心有快乐的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