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观”的方法》
隆波帕默尊者
苏林府布拉帕然寺 2013年6月30日
中译–禅窗
愿各位吉祥如意!
佛法并不难。佛法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所谓的我们自己,也就是身与心。
我们要认识身与心,直到照见它们的实相。如果照见身心的实相,在初级阶段就会亲证“我不存在”。如果“我不存在”,苦便无处可藏。
通常,苦安住于身、安住于心。
倘若继续修行下去,智慧将会进阶地提升,继而照见——我们称之为“不是我”的,那它是什么?
有的只是苦:此身是苦,此心是苦。学习佛法并不繁复,只是了解苦而已。无论何时,一旦清楚地照见了苦,心便会放下对于身和心的执着,从此解脱自在,巨大的幸福有如泉涌,那是极为神奇的。
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如实观照身心的方法》。知道了方法,就要开始实践。如果知道方法却不实践,就像取得了药方却不配药,疾病是不会痊愈的。因此,先要学习配药的方法,一旦学会了配药,就需要服药。听法能够让我们知道修行的方法,一旦知道了方法,就要着手于实践,不实践是不可能离苦的。
在隆波讲解具体的细节之前,我们先约定一下规则。
隆波所讲的法是源自于佛陀,并且经由师父们代代传承下来。
佛法是极为尊贵与殊胜的!佛陀开示说,在他涅槃之后,他所教导的戒与法——应如是行持,不应如是行持——就是他的化身。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真正的恭敬心来听法。
心若无定力,飘忽游移,就被称为是对法没有恭敬心。即便端坐合掌,心却飘摇不定、东游西荡,或者想要回家之类的,都称之为“不恭敬法”。
若是恭敬法,身、口、意都要有所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在隆波的讲法过程里,请勿照相。照相的时候发出的“咔咔”声,会让周围人丧失定力,原本能够领悟佛法的,却由于心飘摇不定(而无法领悟),这便是导致恶业了。我们令别人在听法之时禅定退失的恶业,总有一天会回返到自身。(所以)有手机的,请关掉声音,谁尚未关掉的,请先关掉。
现在这个时段,相当于我们正在亲近佛陀,就要开始聆听法义,我们要真正以恭敬之心来聆听。如果干扰到别人,损失会非常大。
大概三十年前,在隆布敦长老的葬礼上,当时,阿姜摩诃布瓦尊者就是在此处讲法,尊者刚开始讲话,就有人起身照相,尊者就停了下来。一旦停止照相,尊者又开始讲法,但完全另一个内容。一旦尊者又讲法,他们又起身照相,尊者就又停下。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尊者严厉地说:“怎么如此肆无忌惮,居然对法毫无兴趣,只有兴趣照相?!”
为何尊者说他的法已经灭了三次呢?因为我们的心没有真正安静下来,飘忽游移,一心只想着照相。因此照相是极大的干扰,现在别急着照,之后有机会的。
看见了吗?当有人经过时,我们的心就会跑到他那去。体会了到吗?心是游弋无根的。(因此)要让心跟自己在一起。
在听法以前,我们要先屏蔽掉让心飘移的事,尤其是会干扰到别人的行为,一定要避免。今天需要啰嗦一些,因为感觉大家都很喜欢照相,照得太多了,对于照见身心的实相并无多大益处。
障碍我们照见身心实相的头号大敌就是:心的走神。
能够认识到心的走神状态吗?知道心跑掉的状况吗?心跑去想了,跑去思维这件事、考虑那件事;或者看见有人经过,心就走神了去看他。看他的时候,心在他那里而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身体,忘了自己的心。忘记身心的时候,就称为“缺乏觉性”。
觉性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的心一定要觉知自己。如果修行之后,心没有跟自己在一起,始终跑去看、听、想,有身忘记身,有心忘记心,这样根本无法实践。在忘记身心的时候,怎么可能照见身心的实相呢?因此,散乱走神而忘记自己的身心,是修行者的头号大敌。
我们要努力的最大限度的觉知自己,持续的觉知自己。觉知自己的训练一定要反复练习。通常,我们的心一直在走神。心从我们一出生就被往外送,隆布敦长老称之为“将心外送”。心跑到外面去看、听、闻、尝、触、想,从六根(眼、耳、鼻、舌、身、心)跑出去寻找色、声、香、味、触以及所思所想之事,心一直往外跑。
隆布敦长老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就是苦因(集谛)。一旦心跑到外面,就平白浪费了生命。跑去看的时候,看见了别人与它物,却忘了自己的身心;跑去听的时候,专心听别人讲话,却忘了自己的身心;跑去想的时候,只知道所想的内容,却忘记自己的身心。
忘记身与心,就称之为“缺乏觉性”。因此我们的重要工作是——训练心跟自己在一起。努力训练让心跟自己在一起,常常觉知自己,别走神太久。心可以走神,但不要太久。一走神,就要知道;一走神,就要知道。
如何训练才能刚一走神就很快知道呢?需要反复练习。心习惯于一直往外跑,从孩提时代就是如此。比如,去看望刚成为母亲的人,有谁曾经探望过?看见粉粉嫩的新生婴儿,我们喜欢逗她,有时用手指去碰触他来惹他注意。婴儿从那时就不断被外界吸引,从儿时起,心就被诱导着向外面跑,被不停地教导道:这是爸爸、妈妈、这个那个,一直被吸引到外面。
我们的心不曾跟自己在一起,一直习惯于流浪在外。因此,我们要开始训练。
训练的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禅法,擅长念佛就念佛;擅长观呼吸就观呼吸;擅长观腹部升降就观腹部升降;擅长经行就经行。先练习一种禅法,然后观察自己的心。
比如,“佛陀、佛陀”念下去,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佛陀、佛陀”,心跑去盯着佛号了,也要及时的知道。或者观呼吸时,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心跑去盯着呼吸了,也及时知道。心跑去想,就是心的移动,是往外送;心紧盯着呼吸,也是心移动去盯的。从心的本位移出去跑到呼吸上,同样是往外送。因此要常常及时的知道心跑到了外面,一跑,就知道,一跑,就知道,如此训练下去。
“佛陀、佛陀、佛陀”……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呼吸、呼吸,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观照腹部的升降,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或者心跑到了腹部,也要及时知道。如果经常的及时知道心的跑掉,心就会自己回来与自己在一起。
及时的知道心跑掉的瞬间,心会自动回来,而不用拉它回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人对此不明白,他们曾经听过导师们教导说,不要把心往外送。于是,他们就竭尽所能的强迫心不往外跑。如果强迫不让心往外跑,心会紧紧的、沉沉的、硬硬的、笨笨的、昏昏沉沉。这样的心是不善心,这样的心是不好的。善心是轻松、柔软、敏捷、老实地知道所缘,心安住成为观者,只是观者而不是演员。
但是要成为观者,必须经由训练。如果不训练,心会习惯性的外送。我们要训练“佛陀、佛陀”,心往外跑了,及时知道;观呼吸也行,呼吸时觉知自己,之后心跑去想了,忘记觉知自己了,及时知道。一定要反复训练,这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忘了自己的身心,怎么可能了解身心的实相呢?如果无法了解身心的实相,是绝无可能体证道、果、涅槃的。
如果我们忘了自己的身心,怎么可能了解身心的实相呢?如果无法了解身心的实相,是绝无可能体证道、果、涅槃的。
要想体证道、果、涅槃,必须觉知身与觉知心。频繁照见身心的实相,频繁以及持续的照见,直到正确的领悟现前。
首先,不忘记身,不忘记心,持续看见身自行工作、心自行工作。如果忘记了身心,身体自行工作时,比如它呼气时,我们不知道;它吸气,也不知道;它行、住、坐、卧,我们都不知道。(其实这些)都需要及时的知道。或者,心快乐,不知道;心痛苦,也不知道;贪、嗔、痴,统统都不知道。对身心毫无所知,这是要不得的。
我们要努力而频繁的觉知自己。每天坚持训练,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如果引用隆布敦长老的话就是:及时的知道心在往外送。
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心跑去看了,及时知道;心跑去紧盯着,及时知道。之后,心就会与鲜活的自己安住在一起。
一旦心与自己在一起,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紧随着去观身工作、观心工作。如果忘了身心,身体运作时,就无从知道。心在运作——苦、乐、好、坏,我们统统不知道。因此要觉知自己,频繁的观身在运作与观心在运作。如此观身、观心在运作,称之为“开发智慧”。
仅仅觉知自己是不够的。
有些人仅仅觉知自己,就此止步,不愿意进而观身的运作、观心的运作,这并不是真在开发智慧,仅仅觉知自己,只能算是禅定。有觉性,然而并未开发智慧。因此,一旦心和鲜活的经验在一起了,就要像观别人一样的观身运作、观心运作。
比如身体呼气,心只是观众;身体吸气,心只是观众;身体行、住、坐、卧,心只是观众,就是这样持续的训练。苦乐生起在身,心只是观众;苦、乐、不苦不乐生起在心,心只是观众;贪、嗔、痴等烦恼生起在心,心也只是观众,别去干扰它们。
无论什么生起在身,只是知道、只是看见;无论什么生起在心,只是知道、只是看见。
要想了知这些根本不是难事。持续的觉知自己就可以了知。比如,身体呼气,觉知;身体吸气,觉知;身体行、住、坐、卧,觉知;持续的觉知,接下去智慧将会生起——看见身体始终被苦在逼迫着。
呼气有快乐吗?呼气一会儿就苦了,必须吸气;以为吸气会有快乐,吸气一会儿又苦了,必须呼气。我们还在呼吸,其实只是为了离苦而已。
苦始终在逼迫着身体。为什么我们必须换姿势呢?一会儿站,一会儿走,一会儿坐,一会儿躺,即便坐着,也必须左转右转,因为在被苦逼迫着;躺着也要辗转反侧。晚上睡觉不翻身的人有吗?不太有的。因为躺着太酸太麻了,就会翻身,以为翻身便舒服了,但是刚翻身不一会儿,就再度又酸又麻,仍然需要再次翻身。身体就是这样始终被苦逼迫着的。
因此我们需要回来觉知,一旦心跟鲜活的经验在一起了,就会照见身体是始终被苦在逼迫着,如此就是称之为“修行”。
我们回来觉知,让心回来觉知身、觉知心,就会照见身体始终被苦逼迫着——就是这个,称为“修行”。
修行不是让心静如止水,不知东南西北,那是佛陀悟道之前的隐士们的修行。佛陀的修行是训练让心安住,让心回来觉知身、觉知心,之后再开发智慧:照见身心的实相。
擅长观身就观身,擅长观心就观心。比如隆波从小就训练观呼吸,以为擅长观身,观身没多久,身体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无身可观,不知道接下来该观什么。身体感一旦消失,就不会修行了。就这样耗着时间,直到碰见隆布敦长老。
隆布敦长老是非常神奇的大师。隆波曾经跟随过的师父差不多有四十位,没有任何人像隆布敦长老那样神奇。
第一次拜见长老是在1982年2月6日,我对长老说:长老,我想修行。他并未回应,只是安静的坐了近一个小时,他静静坐着,我以为是长老岁数太大,吃完饭就睡着了。第一次见面还不理解,以为他睡着了。静静坐了很久,长老睁开眼睛教导我说:“修行并不难,难的是那些不修行的人。已经读了太多的书,现在开始读自己的心。”
长老指导人去实践,完全是有针对性的,不是那种自己曾经怎么修行,就教导别人怎么修行的师父;也不是泛泛指导一下,并非是那种老师。
长老给予每个人的指导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他教导隆波去观心,因为对于习惯思维的人而言,最适合观心。而对于喜欢舒适、快乐、漂亮的人来说,则观身。修行有好几类,隆波是通过观心开发智慧的。观心时,要让心和鲜活的自己在一起,别走神。如果走神了,心快乐或是心痛苦,都不知道;心好、心坏,也不知情。这都是由于心走神了。
训练心跟自己在一起。心能够安住之后,进而观察心的运作变化。(隆波)一开始并未明白要领,训练了自己三个月,去向长老做禅修报告:“长老,我会观心了。心无论跑去哪里,我都可以及时知道,心便会安住,就这样独立凸显,始终呵护着它,既不迷失也不走神,可以一直觉知。”
长老回答道,“那样根本不是在观心,而是在干扰心。心有职责去想、去思考、去造作。一旦它被人为训练成为不想、不思考、不造作,而只是觉知自己,这就违背了心的自然天性。要重新再来!”
长老回答道,“那样根本不是在观心,而是在干扰心。心有职责去想、去思考、去造作。一旦它被人为的训练成为不想、不思考、不造作,而只是觉知自己,这就违背了心的自然天性。要重新再来!”
既然长老让我重新开始,于是我就按照他的教导继续去观照。
什么是观呢?观就是——心是怎样的,就如其本来的知道它是怎样的。如果观身,会照见苦。如果观心,则比较容易照见无常。观身的无常是比较难的,身体老得比较慢、病得比较慢、死得比较慢;而观心,则是瞬间就能照见变化无常。快乐是临时的,痛苦也是临时的,贪、嗔、痴、好、坏,全是临时的。
记得长老教导要去观自己的心:观心,好像看电影,它在上演爱情篇,我们及时知道;它在演绎生气篇,也及时知道;无论好坏,只是观者,并不进去干涉。长老刚开始教导观心时,最初三个月隆波修错了,去呵护心使之宁静,就只是觉知自己,让(观者)独立凸显的安住。
长老说:“修错了,那是干扰心,心有职责去想、去思维和造作。我们训练到它不想、不思维、不造作,就只剩下觉知(是错的)。”
长老要求我重来——要去知道:心快乐,知道;心苦,也知道;心好、心坏,如其本来的知道。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正如长老所言:“修行并不难,难的是那些不修行的人!”
我们认识生气吗?谁曾经生过气,请举手。谁没有举手?那再请问,没有生气过,这是真的吗?骂你一顿,看看你生气不?生气是什么样,我们都认识的。会起贪心吗?刚才供养僧众想得到更多福报吗?贪,要去观,但这样的贪还算好,行善之后,想有更多回馈。供养一桶僧众用品,希望中六合彩之类的,要及时知道贪心;或者供养僧众想得到涅槃,欲望生起,贪心来了,也要及时知道。我们完全都可以知道。
生气是怎样的,我们知道;贪心是如何的,我们也知道;散乱是如何的,我们认识;萎靡不振,我们也认识。妒忌会吗?有男人曾经妒忌过吗?有哪个男人从未妒忌过的?不可能有的。人一定曾经妒忌过。会紧张吗?会厌烦吗?会厌恶吗?
这些在心里的感觉,我们都是认识的。接下来什么感觉在心里生起,要去知道:快乐生起,及时知道;痛苦生起,及时知道;贪嗔痴生起,及时知道;散乱生起,及时知道;萎靡不振生起,及时知道。无论什么生起在心,都及时知道,这称之为“观心”。
观心,不是去观如如不动的知者。隆波那样修过,长老说修错了。于是隆波就来观心的运作,一会儿快乐,快乐是无常的,快乐只是临时存在,然后消失。痛苦时,痛苦也是无常的,只是临时存在然后消失。好是无常的,贪嗔痴也是无常的,所有在心里生起的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法控制的。命令它快乐,可能吗?命令它永远快乐,试试看!它会听从吗?命令不了的。心是无法命令也不受控制的,那被称之为“无我”。无我——表示它们不在控制范围之内。
观身就会清楚的照见苦,观心则会清楚的照见无常与无我。心,命令它快乐,它不会快乐;禁止它痛苦,它依然痛苦;命令它好,它依然不太好;禁止它坏,它却依然很坏。比如,有时我们决定再不生气了,但很快又生气了;下定决心不再散乱,很快却又散乱了。我们无法禁止它。这个无法禁止,就称之为“无我”。
观心,就是及时知道自己的心,要照见心是无常的、心是无我的,不受控制。这才能够叫作“开发智慧”。
如果只是觉知,维持着如如不动的觉性,那是不对的。隆波曾经做错过,被长老指着脸说,“错啦!(这是在)干扰心。”
一旦明白了诀窍,长老就指导我要去“观”,于是隆波就“观”。心快乐了,知道;快乐消失了,也知道,变成没什么感觉;心没什么感觉,临时存在之后消失,又变成痛苦的心;痛苦存在一段时间后消失,又变成没感觉了;没什么感觉消失以后,心又快乐起来……
我们的心是自行变化的,永不停歇。眼睛看见东西,心就会变化;耳朵听见声音,心也会变化;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碰到(东西),心都会变化;心跑去想,心也会变化。有时候想到某人会快乐,会吗?想到另一些人会极其讨厌,心就会苦起来。心去想,就会变化。眼睛去看东西,心也会变化,看见漂亮、美的,心喜欢;看见不漂亮、不美的,心就厌恶。听见这样的声音喜欢,听见那样的声音不喜欢。
眼、耳、鼻、舌、身、心(意)六个根门,日日夜夜与外界接触,这样的心始终动荡不安。眼睛看见东西,心就会动荡,产生满意、不满意、快乐、痛苦、好或者坏;耳朵听到声音,心也会动荡,产生满意、不满意、快乐、痛苦、好或者坏;心去想,心也会动荡,产生满意、不满意、快乐、痛苦、好或者坏。
要持续而及时知道心的变。心快乐,知道,就会照见快乐是暂时的;痛苦也是暂时的。无论什么都只是暂时的,这样照见也是可以的。或者照见不受控制,无法指挥它们,命令它快乐,它并不快乐;禁止它痛苦,它却依然痛苦;无法命令它好,也无法禁止它坏,就这样持续观察实相。越来越多的观察,直到有一天心愿意接受实相——此身非我,此心非我。
身体是一堆始终进进出出的物质元素,时而吸气,时而呼气,时而进食,时而排泄,时而喝水又变成汗液、小便排出体外,物质元素始终循环往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有的只是苦的聚合,始终被苦逼迫。
持续观察下去就会明白,身体根本不是什么难得的宝贝。我们并不能真的指挥它。我们一直被苦逼迫,始终在艰难的挣扎,想要一点点逃离痛苦:持续呼气就会苦,必须吸气;持续吸气也会苦,必须呼气;坐着会苦,需要换姿势;站、走、躺也苦。持续观照会看见它们是苦,根本不是我们,也无法被指挥。
心也是同样的,有的只是无常——始终变化。眼耳鼻舌身心与外面接触,心就始终在变化。不能控制也命令不了,就这样持续观察,一而再,再而三,七天、七个月、七年,观照下去。如果波罗密圆满,所耗费的时间会更短;如果波罗密还不够,所用的时间就会更长。
有些人不假时日就会清楚照见:此身此心不是“我”,此身此心都只是元素。身体是地、水、火、风元素,安住于空元素里。心也是元素,是“知”元素,不是人,不是众生,不是我们,不是他们,有的只是无常,有的只是苦,有的只是无我。这样照见就会体证初阶的法,成为须陀洹。
并不是很会静坐就能够成为须陀洹。能够打坐很好,但是打坐之后只是静止不动,就不好用了。一定要频繁了知身心的实相,直到照见身心的实相。要想成为须陀洹,并不难。
长老教导说:“修行并不难,难的是不修行的人。已经读了大量的书,从今往后读自己的心吧。”要去读——心快乐,知道;心痛苦,也知道;心好,知道;心坏,也知道;无论心怎么样,都要持续知道,直到有一天,智慧永远照见,心自己得出结论:身不是我,只是一堆持续流动的物质元素,无法控制,始终被苦逼迫。心不是我,它自行运作,始终变化。就这样持续的观照。
今天讲到须陀洹就足够了!体证须陀洹之后,再继续学习。隆波很有福报能够跟随隆布敦长老,跟随长老学习以后,会跟长老的弟子们互动。问他们,长老都还教导什么?结果发现长老对于每个人的指导都是不同的。于是就不断地学习、观察和体会,了解到:“哦,法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
初步阶段要照见“它们没有实体,它们不是我”,身非我,心非我,先这样照见。继续到后面的阶段就会照见——身是苦,心是苦。何时照见苦,何时心就会放下;如果没有看见苦,心不会放下,会依然执着身心。
长老圆寂前的第36天,我最后一次来顶礼长老,长老从下午一直教导到天黑,教到气喘吁吁,因为身体本来就不舒服,刚从朱拉医院出来,坐着直喘气,隆波当时特别心疼长老,就跟他说:“长老,您已经太累了,我先回去吧。”
长老回答说:“还不能回去,一定要先记住:修行啊,碰见知者要灭掉知者,碰见心要灭掉心,才能够抵达真正的纯净无染。”长老教导到这里。
“明白了吗?”
我答说:“不明白,但是会记着的。”
“嗯,记着。”长老嘱咐道。
修行是分阶段的:初级阶段——观身、观心自己在运作,直到仿佛是在看别人似的,不再是我。我不存在——有的只是物质元素而已;最后阶段也是继续观照实相,以觉性与智慧来深度洗涤身心,清楚的照见“此身是苦、此心是苦。”
如果明白“此身是苦、此心是苦”,就称之为照见“苦谛”;何时清楚的照见“苦谛”,就会断除“集谛”(苦因);断除了“集谛”,就在那一刻放下了欲望。断除“集谛”的一刻就会照见“灭谛”;照见“灭谛”的一刻,就会生起“道谛”。阿罗汉道生起的时候,所有一切都生起在同一瞬间——知苦谛、断集谛、证灭谛、生道谛发生在心生灭的同一个瞬间。随后,盘旋在心底的轮回将被彻底摧毁,心从此解脱自在。
大家要用功!我们已经是佛教徒了,已经有机会听闻法义,不用功就太遗憾了,浪费了最宝贵的机会。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机会。
今天我们已经供养僧众、受戒,这很好。接下来就要实践,布施、持戒与修行。训练修行,起步阶段是能够觉知自己。别走神太久!“佛陀、佛陀”,心跑了知道;或者呼吸,心跑了知道。一旦心跟自己在一起了,就观察身心的实相。观身工作,观心工作,最后会照见“我不存在。”
“我不存在”——就会证到初阶的法;接下来继续进展,那么存在着的是什么呢?就是苦而已。我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苦。若这样照见,就会体证最终的法。心会放下所有的执着,解脱自在,拥有无限的快乐。一定要用功,要亲证,要圆满一切。布施、持戒之后,开始逐步深入的修行。
修行有两种:一种是训练让心安住,跟自己在一起,称之为达到禅定。有了觉性和禅定就可以开始另一步:开发智慧。观察身的实相、观察心的实相,称之为毗婆舍那的实践。要有布施、有持戒、有修行。
修行有两种,一种是训练让心安住,跟自己在一起,得到禅定。另一种是训练让智慧生起,照见身心的实相。已经有机会了,就要逐步深入,别虚度一生。
苏林人并不愚痴,隆波曾经四处参访过许多大师,跑了一圈,发现苏林人是极具智慧的。这是高智慧的一方风水宝地。苏林人在物质方面可能稍微落后,然而觉性与智慧并不匮乏,反而更胜一筹。若无机会听到大德们的教导,就没有机会好好利用自己的原始资源。
今天隆波教导过了,大家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觉性和智慧。以前苏林人的修行特别棒!居士也很棒,并不是不会修行;以前出家师父非常多,时至今日几乎全不在了,只剩下不太会修行的我们。因此要用功啊!逐步深入的训练自己。
今天讲到这里应该够了。四十五分钟了,再长就会头晕的。接下来做禅修报告,有人觉得奇怪,为何要做禅修报告?事实上,以前的修行实践并不是坐着听开示的。修行实践,参访老师,然后一问一答。
以前通常是一问一答,不太有大型开示。尤其隆布敦长老更是不登法座,根本不会公开的开示。但是如果你去请法,长老的回答最是一针见血!只不过以前实践的人很少,可以一个一个地问。如今实践的人非常多,一次听法就有成百上千人,逐一参问是行不通的,只有在集体场合问了。没有其他选择,大家只能胆子大一点。有人想问很多问题,但害怕话筒,不敢问,胆子大一点,有什么就问,别怕愚痴,别怕丢脸。害怕愚痴会永远愚痴,把愚痴拿出来展示,才会慢慢聪明。有人不敢跟隆波互动,害怕露家底。事实上,并不会揭露谁的,如果揭开都太惨不忍睹了,所以不会的。
(法谈部分结束,问答部分)
谁想要提问?请——
居士1:隆波您好!我看别人之后回来观照自己,看到它不是我,这是开发智慧吗?
隆波:现在还不是。心尚未安住,感觉得到吗?你的心还不正常。感觉到当下的心与正常情况有什么区别了吗?你有在呵护它。
你有在呵护与维持,害怕它跑掉,害怕它紧张,于是你就压制它。不要压制它,心一定要真的归位才行。心如果没有归位,定力就不足,心便会散乱在外。有时候,心散乱在外觉得很舒服,然后就这样一直舒服下去了,不愿再回来观身与观心。应该努力的回来觉知身与心!
试着呼吸一下,用觉知抓住呼吸,吸气进来…嗯,慢慢回来些了,但是别回来太多,否则会太紧。
一旦心跟自己在一起,就去观察身心的运作。心跑去想了吗?就在刚才,注意到了吗?如果心跑进“想”里,我们就会有身忘记身,有心忘记心,忘记身与心,是头号敌人。
第二号敌人是专注身或者紧盯心。当下有在紧盯吗?它很紧。什么时候感到紧绷,什么时候就在紧盯专注。胸口闷吗?还是很舒服?
居士1:跟不上。
隆波:当下你的心与正常情况一样吗?是否看得出来?如果看不出来,就观身。看身体笑,笑一笑。笑,甜甜的笑,那种中头彩之后的笑,笑之后,看见身体在笑;点头,看见身体点头。持续觉知身体,心才会回来。常常觉知身体,要先训练让心回家,让心安住、归位。如果心散开在外,就无法真正开发智慧。呼吸之后,觉知自己;呼吸之后,觉知自己。借助身体来帮忙,去观身,常常观身。
居士2:隆波您好!我的问题是,在觉性自动自发之后,心没有明辨力,能让觉性复原吗?
隆波:啊?做什么来让它复原?
居士2:如何才能让觉性自动自发?
隆波:做不到的。如果刻意去做,它是不会自动的,也不要想去做到。
居士2:可是它居然消失了,隆波。
隆波:如果故意想去做,这辈子都不会再出现。它的出现不是基于“想要得到”,相反,是由于“没想过要得到”。只要持续用功,持续在因地下功夫即可,至于觉性是否生起,那是觉性的事,不是我们的事。
有时候,境界生起之后,心安住了,觉知会自行生起,觉性自发而敏捷地运作,之后又再退失,但是我们希望再次得到。当我们想要得到的时候,觉性是不会生起的。因为欲望已经生起、烦恼已经生起,觉性便不会生起了。
能够盘腿就盘腿,你不太习惯侧坐。想要双盘也行,无须特意批评的。(泰国传统认为女众不能盘腿,只能侧坐)或者隆波坤尊者的姿势也行,重点不在于坐姿。还有其它问题吗?
居士2:我很难自我检查修行的进度。
隆波:体会到了吗?身与心是分离的,能够分离吗?看得出来吗?
居士2:可以,偶尔可以。
隆波:嗯,已经会分离蕴了。如果已经能分离蕴,就无须太过贪心。持续看它们的运作,别期待它会这个时候好,那个时候也好。看见了吗?它点头。看见吗?它在活动,它在移动手、移动脚。
居士2:一定要回来观身吗?
隆波:先要观身,等心有了力量,心只要有运作或变化(就会自己知道)…看见心跑去想了吗?心跑去想了,要及时知道心跑去想。如果能够观心,就去观心。观心就是——心是怎样的,就知道心是那样的。
觉性是无我的,无法指挥它生起,没有什么能令它生起。境界生起之后,如果故意记住它,反而让事情变得难上加难。比如道与果生起之后,我们储存这样的记忆。修行一旦临近这个点,就会流产。(我们会想):噢,再一点点就体证道、果了。这样根本不会进展,会全部退失的。
要持续用功,继续修行直至不再有任何期待,不再想说:一定能够做到的。无法做到的。体会到了吗?我们的心并非一成不变。看见吗?知道无法做到以后,心反而满意了。有满意呈现,要及时知道“满意”。明白无法做到以后,心会舒坦。
这样是否有跳进去观?是否有送心进去观呢?要持续的及时知道心。心跳了进去,称之为心没有安住。
隆波也曾做错过,听过隆布敦长老教导,别把心往外送。于是就把心往内送,送进去安住在里面。拜见隆布信长老时,他教导说要出来在外面。咦!?一位教导不要外送,一位却教导要出来到外面?后来才明白:往里送,错;往外送,也错。如果按照隆布敦长老的说法:心往里送,关在里面,长老也称之为“心往外送”。
当下心在哪里?
居士2:心在想。
隆波:明白了吗?就这样及时的知道:心跑去想了,知道。常常训练,别期待觉性会生起。觉性是无我的,无法指挥其生起,它是自行生起的。它生起的原因是常常看见(某种)境界。因为常常看见,一旦(那种)境界生起,就会自行知道,没有丝毫刻意,觉性会自动生起。要训练到觉性自动化,禅定自动化,智慧自动化。持续训练,功到自然成。
居士3:隆波您好!今天我是带着父母一起来听法的,我的修行状况是可以看见:一旦欲望生起了,心就会马上受苦。而身体方面,则是体证到无我、无法控制。最近心先病了,然后带着身体一起生病。过了星期日之后,身体依然生病,但是心的症状有所减轻。想请隆波指导接下来的修行。
隆波:现在正在做的,就已经可以了。剩下的是多多用功!要持之以恒,你正在修行的是可行的。继续用功吧!在修的,已经对了,只要持之以恒。机会已经有了,因为修对了,就一定有进展。做对了,就要多多做。既做对,又常常做,量够的话,就有结果。做对了,好久好久才做一次,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做错的话,禁止用功!绝大多数人很精进却往往修错了,就是在这一点陷入困境。
居士3:我就是害怕修错了啊。
隆波:没有错,看见了吗?蕴可以分离了。
居士3:看见了。
隆波:就是啊,蕴已经分离了,还怕什么呢?接下来观看蕴自己运作。
居士3:有时候心比较急。
隆波:那是贪心!如果心急,就什么也没有了。
居士3:看见过疯子般的心——喜欢蔑视其他人之类的,现在已经减轻。
隆波:减轻与否是它的事,我们只需要及时去知道。
居士3:好的,现在基本上开始及时知道了。
隆波:只需要及时的知道,就会看见它们不是我,而是自行运作的。
居士3:好的,无缘无故的就会蔑视所有人。
居士4:隆波您好!我跟随隆波修行了好几年,也去解脱园寺顶礼过隆波,隆波当时指出我太想要离苦了。我仔细观察自己的欲望,感觉已经减轻了,于是就继续实践,由于距离隆波比较远,很久都没来顶礼,就只是不断的持续观察自己。
隆波:你在担心什么吗?
居士4:开始觉得自己在不断提高。
隆波:这就对了。看见了吗?蕴是可以分离的?
居士4:看见了。
隆波:嗯,蕴已经分离了,就去观照。一旦蕴分离了,开发智慧就是真的了,就会看见每个蕴:无常、苦,不是我。持续观照下去,直到心最终得出结论,哪里都没有一个“我”。身不是我,苦乐不是我,好坏也不是我,知者、观者的心也不是我,它们都是自行运作的。能够分离蕴已经很好了,阿姜摩诃布瓦尊者说过:无法分离蕴或界,就别谈开发智慧,不可能的!现在蕴已经分离,很好,可是心还有贪在。
居士4:心归位了吗?隆波。
隆波:归位了,如果没有归位,蕴是不会分离的。
居士4:我曾经有去修行,然后听师父的开示,坐着聆听,心就进入了禅定。心宁静下来以后,看见身体;之后,心静止成为普通的禅定。
隆波:是禅定。有些祖师大德就会思维身体(三十二身分)。仅仅有禅定,还只是在觉知而已,并没有开发智慧。他们思维身体直到身体融化;有时则用火去烧——用心力去烧,看着它们直到爆炸,身体彻底消失,只剩下心。一旦身体消失,只剩下心,当心从禅定退出,身体再次出现的时候就会深切领悟:身与心完全是两回事。就这样分离蕴。你已经会分离蕴了,继续去观,但还有贪心在。
居士4:它仍然很渴望!感恩!
居士5:隆波您好!我从1986年开始修习奢摩他,得到的是奢摩他,也就是心有禅定,但是有在压制心。因为以前的师父教导要我让心一直紧盯着前额,就那样粘着,也从未再去请教那位师父,一直那样打坐好几年了,像看幻灯片那样看见生灭。从86年跌跌撞撞到05年,自从05年得到隆波法谈CD,一直听到08年,在打坐修定的时候,前额很沉重,有时按隆波教导的方法,观心跑去想之类的,跟随隆波学习已有一段时间了。
隆波:但是…一定别强迫它宁静,一定要放开!
居士5:这不是隆波让我停止修的紧盯专注的那个,对吗?是另一回事?
隆波:太过紧盯了,以至于粘在上面,全是紧盯的结果。我们紧盯着心或者任何所缘,它就静止不动,变得僵硬。目前你尚未完全好。
居士5:接下来我应该如何做?我现在用的是观照呼吸,而且还粘着另一个,当以禅定的力量使身与心分离之后,我看见心正在看着,于是就去紧盯知者,这时它竟然缩了回去,变成鱼儿看不见水,鸟儿看不见天空,怎么办呢?
隆波:去扫地、拖地,去工作!忘掉修行!去扫地、拖地、洗衣服,看见身体工作,心是舒服自在的观者,让它松脱出来,它缩进去被关在里面了。
居士5:也就是要用劳动的方式修行了?
隆波:忘掉修行,勇敢点!如果太粘着于禅定,隆波就会建议去活动活动,去工作,暂时忘了修行,它依然还被锁着。
居士5:补充一下,因为已经十几年了。
隆波:如果我们重复某个动作,一再反复,紧盯的机率就会很大。去找工作做吧,去运动,去工作,去下厨做饭…做着做着,如果对别人生气了,埋怨了,比如:“就知道吃,什么忙都不帮”之类的。
居士5:它已经不会生气了。
隆波:嗯,很难的。
居士5:它看见“生气”升起,然后就灭去了。
隆波:如果停止紧盯,很快就会自然的再次生气。现在与刚才已经不同了,看得出来吗?现在比刚才要好。
居士5:那就什么都不要做,包括观呼吸也放下?
隆波:如果刻意去观,就会继续粘着于紧盯,现在首要的是对治粘着和紧盯——去活动一下、赚钱、工作,一旦心松脱出来,再回来重新观照呼吸。
居士5:当我在工作的时候,突然看见心跑开,这样可以吗?并没有打坐,工作时,有觉性的觉知当下。
隆波:看见,有两种:第一种看见,觉者是被固定的,这个并不好;另一种,觉者本身可以生灭,这样才好。你的情况是还有个固定的(觉者)。
居士5:有点紧。
隆波:一定要先放下这个,才会看见生灭。(不然一直认为)其它(所缘)全是生灭的,只有这个(觉者)是永恒的。
居士5:对,因为那个时候身体彻底消失了,但在这里有个结。
隆波:就是!剩下一个永恒的,然后特别小心呵护它,必须解决这点。
居士5: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对吗?
隆波:先忘了它吧!祖师大德们会说:先忘了它,去做点其他事。
居士5:感恩您!
隆波:嗯。
居士6:隆波您好!我修习奢摩他很久了,而且特别粘着于奢摩他。
隆波:现在已经没有粘着了。
居士6:是的,所以过来顶礼师父!师父指导我要停下,先停止原来的方法,然后快速地运动。于是就按照师父的指导来实践。
隆波:正如隆波告诉刚才这位居士的,要先停止原来的方法,去找些工作做,去动动,让这个被锁住的先松脱开。
居士6:我就是听隆波的CD,去观心的散乱,因为我是喜欢想很多的人,开始观心,有时能观,有时不能观,看见它的速度很快,有时能够及时知道,有时则不能。今天借机会向师父请教。
隆波:继续用功。已经修对了,继续。已经在修的,很好!蕴已经分离,看得出来吗?
居士6:是的,曾经见过的,但依然还会再次聚合的。
隆波:聚合也随它。
居士6:哦,是吗?
隆波:聚合就知道聚合,分离则知道分离。如果想要刻意分离,就会紧拉住这个觉者。如果拉住了觉者,就不是真正在分离蕴,那是假的。
居士6:曾经看见过,但一瞬间就…
隆波:智慧生起的时候,时间极短,不会很久的。
居士6:那个生起的境界是对的,是吗?
隆波:嗯,对,是智慧,但不是圣道。不然有人会以为隆波已经确认是证初果了,不是的。
居士6:一瞬间之后就消失了,是一种对身与心的领悟。
隆波:智慧生起的时候,只是一瞬间,时间不长。如果时间很长,就是思维出来的。
居士6:好的。
隆波:很好,修得不错。
居士6:就这样继续修行,对吗?
隆波:嗯。
居士6:感恩隆波!
隆波:奢摩他并不能完全扔掉,在恰当的时间还是要修习的。现在可以修了,因为已经不再粘着了。
居士7:隆波您好!以前我想得太多,修行方法主要是观心,但现在非常紧张,然后就压制它,同时也非常紧盯,好像它非常快,就很害怕,于是紧盯而且压制,因为害怕给师父丢脸,想请师父指导。
隆波:当下的心归位了吗?
居士7:当下没有归位。
隆波:没有归位,正确。不错,继续努力。如果能这样知道也不错的。
居士7:蕴分离了吗?
隆波:啊,你不知道吗?
居士7:大概知道,但希望得到验证。
隆波:隆布敦长老称之为“心,想找见证人”。嗯,已经分离了,但能分也能合,并不是说必须一直分离。
居士7:好的,感恩!顶礼!
隆波:修行到达某一点之后,它们会永远分离,不再聚合。就像是咀嚼椰子肉,已经吸出汁来,就不可能再聚合回去。
居士8:隆波您好!感谢您给我机会做禅修报告,大概3、4个月前,我接受过隆波的指导。隆波说,心依然在外面,而且让我观照心的散乱,让我增加奢摩他的修习,当时我还有点发懵,因为我并没有看见这些(状况),也不知道如何做。
从修行以来,心始终在想什么状况才是对的?自从得到阿姜纳的指导——让我选择一个禅修方法,却一直定不下来,直到上个月通过网络知道隆波30号要来苏林,于是定下一种禅法——选择念诵佛陀,感觉明显好多了。
隆波:选择一种禅法,起步时一定先要选择一种禅法,然后训练及时的知道心。佛陀…佛陀,心跑掉后,知道;佛陀…佛陀,念诵下去,心快乐,知道;心苦,也知道;佛陀…佛陀,心宁静,知道;心散乱,也知道;训练下去,要果敢而坚定。
居士8:好的,只是念诵佛陀就够了,对吗?
隆波:可以,阿姜摩诃布瓦尊者曾经对隆波说,他念诵佛陀从开始直到结束。
居士8:从我开始对法有兴趣以来,就念经比较多——做早晚课,上个月开始变成只是念诵佛陀。
隆波:佛陀…佛陀念下去,但是不要期待结果。念诵“佛陀“以后,持续的及时知道心,别期待结果,如此而已。
居士8:那我就这样继续吗?隆波。
隆波:对,别以为会好,那样想就错了。我们不是为了好才训练的,我们修行是为了供养佛陀,不求什么。如果期待结果,将一无所获,而且进展会慢。心要勇敢一点,笨一点也行。
居士8:它非常害怕。
隆波:嗯,别害怕。害怕是因为不知道。
居士8:今天开始先这么做,对吗?隆波。
隆波:对。
居士8:暂时还没有需要改进的,对吗?
隆波:心还不自然、不正常,能感觉到吗?最好的心是普通人的心。普通人的心始终是变化的。
居士8:它害怕没有看见。
隆波:就是那个——它害怕,想知道,想看见,想成为,想得到。要去及时知道“想要”,就是这个在阻挡,就是这个欲想!
居士8:它控制不了的。
隆波:控制不了,但要及时知道。没有谁可以控制,什么都控制不了。
居士8:先这样,对吗?隆波。我请求在佛、法、僧以及隆波面前求忏悔。
隆波:嗯。
居士9:隆波您好!我年初才开始听隆波开示的CD,然后以打坐、经行作为固定形式的练习,四月份参加观照腹部升降的禅修营,感觉有点儿透不过气,于是就观照自己的呼吸,在第三天睡觉时,我感觉醒过来——看见它从胸口那里醒过来。
隆波:对。
居士9:那种情况就像是打开了开关。
隆波:对。
居士9:是那样的情况。在那里修行了大概5天,后来回家睡觉,看见身体是一段一段的;另一天则看见自己的“恐惧”,原先不曾想过自己有恐惧,即使面临紧急关头也不恐惧,以为自己没有恐惧,但那天看见“恐惧”呈现出来;还有一天看见“可爱”,“可爱”非常沉重。我不确定自己看见得是否太多了?因为修行时间还很短。
隆波:为何一天只看见一样呢?观下去吧,每天、每小时、每分钟始终都在变化之中。
居士9:好的,在那之后生起恐惧,怕修行之后离开世界。
隆波:要觉知当下,心害怕,知道害怕;心犹豫,知道犹豫;心是如何,就去知道心是如何;心想说,知道想说。
居士9:那之后修行就不太好了。
隆波:不可以的,心太散乱,因此要找一个禅修方法去及时的知道心。
居士9:我不明白“安住的心”?
隆波:及时知道跑来跑去的心了吗?如果及时知道,心会自己安住。
居士9:那么“心归位”是什么?
隆波:认识心没有归位吗?
居士9:不认识。
隆波:心往外送,心跑出去之类的,就是没有归位,它跑去想了,如果我们及时知道心跑去想了,心会安住或归位,心安住或心归位是同一个意思,面对不同人,措辞不一样而已。对这个人,这样说;对那个人,那样表达。看见了吗?心一个劲的在想。
居士9:对,想得很多而且喜欢怀疑。
隆波:这就是弱点,要及时知道心散乱,修行任何一个禅修方法之后,及时知道心跑掉了。
居士9:什么禅法适合我?
隆波:活动肢体。
居士9:活动肢体,谢谢。
居士10:隆波您好!我修行观心好几年了,两年前向隆波做过禅修报告,隆波开示说,蕴开始分离得越来越清楚,我努力每天练习,精进地在因地用功,但不太确定(是否正确)。
隆波:体会到了吗?现在与去年不一样?
居士10:好像有进步,但不太确定。
隆波:就是,对了。继续用功,蕴慢慢分离下去,时合时分没关系,不用一直是分离的。心跑去想,要及时知道;心如何变化,要及时知道。持续觉知下去,轻松自在的观照,不强迫。如果强迫就会感到憋闷。
居士10:有时候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观?
隆波:要知道正在疑惑。若能观心,就去观心;若无法观心,就去观身;既无法观心又无法观身,就去修习奢摩他。去念诵佛陀,一旦心有了力量,就再次观心,它会自己回来观的。
居士10:比如这样点头,也是观身了?
隆波:对,看见了吗?身与心是不同的部分,蕴已经分离。蕴分离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无法分离蕴,就无法真正开发智慧。它们会聚合,五蕴聚合成一个整体,就会变成“我”。
一旦蕴分离了,看见身是一个部分,身不是“我”;苦乐是一个部分,也不是“我”;善、恶分离成另一部分,不是“我”;心分开在另一部分,是观者,也不是“我”,最后就会发现“我”消失了。
隆波每年都来这里讲法,这次做禅修报告的人,大多都能分离蕴了。如果能够分离蕴,别轻易放弃!继续用功。看见蕴工作,直到有一天领悟到诸蕴都不是“我”,没有“我”在蕴里,也没有“我”在蕴之外。
居士10:请允许我再问个问题,隆波。我的父亲去年过世,我努力尽孝,每天为父亲供养僧众,但内心深处总是怀疑:这样真会让父亲获益吗?或者有时候懒床就会晚起,就用打坐来投机替代。
隆波:鬼不吃饭,只吃功德,因此做功德回向就行了,真正吃饭的是出家人。
居士10:请给我妈妈一个机会。
居士11:隆波您好!我读过也听过相当多的隆波著作与音频,最后一次向隆波报告禅修进度时,隆波让我动手实践,而不只是一味的听法,要打坐。于是我回去开始打坐,但不确定自己修行对了吗?
隆波:对的,感觉到心越来越有力量吗?
居士11:感觉到了。
隆波: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心是无力的,就会飘忽不定,越来越无力,这是不行的。
居士11:打坐的时候,觉得神清气爽,有些天则一点感觉没有,好像是无缘无故的,有时候什么也不知道,每天都不一样。
隆波:那样才好!心有时进步,有时退步,没关系。进步也修行,退步也修行。
居士11:有时又觉得烦躁,正在坐着,什么事都进来了,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一下子进来之后很快又再消失。
隆波:观照下去。你的常态就是烦躁,什么都会生起来,没关系。
居士11:就会无缘无故去想这件事、那件事。
隆波:心去想,就会变;眼睛看见,心也会变。隆波指导大家要及时知道心的变化。
居士11:自从我打坐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它(们)有一段时间不太生灭,有一段时间,无论我想什么或思维什么,都是静止不动的,明明有在觉知。
隆波:静止不动要知道静止不动,静止不动也是无常的,来了就走。
居士11:但不知道自己修得是否对?
隆波:对的。继续观下去,心还不是太中立,要及时知道这个。
居士11:需要调整什么吗?
隆波:不用调整,要及时知道。
居士11:就这样继续用功?
隆波:已经进步很大了。
居士11:感恩隆波!
居士12:隆波您好!我曾经在卫塞节请教过隆波,根据您的指导修行到今天,您感觉我怎么样?请隆波指点。
隆波:感觉什么呢?为什么修行呢?
居士12:我怎么样?
隆波:我们应该自己清楚的,体会到吗?你的心与以前不一样了。
居士12:对,有些天好,有些天不好。
隆波:就是那个!法正在教我们——无常。好或坏——无常,这就是实相。我们修行是为了照见实相,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因为好也是无常的,继续用功。心好也知道,心坏也知道;心苦、心乐,都要持续知道;照见一切只是临时存在,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要常常这样照见。
居士13:隆波您好!我开始以为不会紧张,却依然很紧张。
隆波:无法阻止的,心紧张是阻止不了的。
居士13:是,也只能努力训练观心,观心已有一段时间了。一旦看见自己即将破戒,就能及时制止,看到更多的是自己快要犯戒,再有一点就是“我慢”,明白“我慢”原来是这个,不知道…
隆波:继续用功。
居士13:因为我自己感觉正如隆波所说的,不够精进。
隆波:多多用功。
居士13:隆波,我的修行正确吗?
隆波:正确,有次第的在前进。
居士13:好的,还有,隆波。我感觉遇到了跟工作有关的业障,不太舒心。之后寻根刨底,发现源自“我慢”,源自担心自己未知的事件,就只是看见这些,也一直卡在这里,隆波。
隆波:它不会轻易放下的。
居士13:但是…
隆波:继续用功,要去照见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居士13:它依然卡在那里,虽然我是知道的。
隆波:不是真的知道,我们明白是由于思维,心并不知道。修行不是为了让头脑变得聪明,而是要让心聪明,完全是两回事。继续用功,还不够,做得还太少,继续用功,别灰心!
居士13:没有灰心,我只是缺少精进。
隆波:嗯,去用功!
居士13:有些天,心安住不了几次。
隆波:继续用功,还不够。
居士13:但依然在正确的路上,对吗?
隆波:对,好过没有修。
居士13:但是我还没有分离蕴、界。
隆波:还没有。最后一个人了,剩下的准备回家。
居士14:隆波您好!这是我第三次有机会顶礼隆波,每次都很紧张,这次更紧张。因为师兄们希望我有机会跟隆波做禅修报告,但我不知道说什么,因为我所做的只是——知道自己生气或者现在紧绷、现在伤心,我只是觉知到这些,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隆波:觉知以后并不需要做什么。当下有什么鲜活的状况生起,就持续觉知下去。直到有一天,智慧生起,它自行总结:一切只是临时存在。不是我们总结,而是心自行总结。
居士14:但是以前我特别直率,如果生气就表现生气,而且沉浸在生气里很长时间,现在生气或紧绷之后,感觉到生气、紧绷消失得越来越快了。但我不知道这样对吗?
隆波:对,不用对它们做什么,有觉性的及时知道,就会消失。
居士14:好的,只是我不怎么观身。
隆波:那就观心。
居士14:刚才听法,我根本听不懂。
隆波:能够观心,就去观心。其他人观身,是为了能够进到心。隆波请教过隆布敦长老:无论去哪里,老师们全在教导观身,我需要观身吗?他悲悯地看着我说,他们观身是为了抵达心,然后观心,已经观到心的人,还要观身做什么呢?身体是应该被扔掉的,长老是这么教导的。
居士14:好的,也就是让我先继续观心,对吗?
隆波:对,但别去观察别人的心,要观照自己的心。
居士14:好的,感恩您!
居士15:隆波您好!我已经学习隆波的法大概一个月,很有信心,想试试看念经,我属于嗔心很强的人,而且观察到自己的心往外送,跑到家人身上,跑到别人身上。开始以三法印的思维引导,也就是无常、苦、无我,很快它们自己呈现,只是比较粗,有时候心里冒出“你去干扰它干嘛?”
隆波:嗯,没关系。
居士15:一旦图像进入眼睛,色、受、想、行,它们已经造作结束,就会浮现“你去干扰它干嘛?”之类的,想问这样是否对?
隆波:对。
居士15:还有一个情况,我打坐时,感觉心就是我,身体只是临时借用,它会无缘无故的抽筋。没请它就来了,我说:你想怎样就怎样吧。结果症状就减轻了。这样对吗?
隆波:抽筋产生的时候,你的心是观者,这很好。至于挑衅它,就有嗔心掺进去了。
居士15:它(嗔心)有淡薄下来,只是…
隆波:为何它淡薄?因为它是无常的。
居士15:正如隆波教导的,禁止紧盯,于是我想我闭上眼睛用心往前看,类似于用余光看一样,我的理解是,不去紧盯就是瞥一眼。
隆波:嗯,只是瞥一眼,别去盯着它。
居士15:它(嗔心)就马上减弱,但我不知道对吗?因为有去责骂它,
隆波:及时知道,就已经对了。至于骂它,是出于习惯。
居士15:就在刚才我看见某种境界,境界就发生在那里,我好像置身其中,心说‘进去干扰干嘛,没事找事,它是自行生起的,也会自行灭去。’
隆波:嗯,那是对的,但是别用思维引导。心太喜欢用思维引导了。至于看,已经看对了,但喜欢以思维总结,要及时的知道。
居士15:我从小就想个不停。
隆波:谁都是会想的!怎么可能阻止呢?心具备“想”的功能。只不过“想”了,我们要及时的知道。
今天时间到了,随喜大家的功德!请允许隆波供养隆波的剃度师,让大家得到更多功德。好啦,接受祝福之后,各位就能回家了。
隆波:
如河水充满,遍满于海洋;
如是此佈施,利益诸亡者!
愿你欲与愿,能迅速达成,
满一切期望;如十五月亮,亦像如意宝!
愿诸灾免离,愿诸疾消失,
愿你无障碍,得快乐长寿,
(全文完)
译者声明: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完全归责于我们,欢迎大家不吝指正。
相关法谈:
- 《佛法的三门功课》-隆波帕默尊者-2014年4月27日 佛陀所教导的功课共有三门:第一门是戒学,第二门是心学(习称为定学),第三门是慧学。我们的功课只有这些而已。...
- 《从凡夫步入圣者》-隆波帕默尊者–泰国皇家体育健身俱乐部-2013年2月24日 《从凡夫步入圣者》隆波帕默尊者泰国皇家体育健身俱乐部-2 … 《从凡夫步入圣者》-隆波帕默尊者–泰国皇家体育健身俱乐部-2013年2月24日 查看全文 »...
- 《修行要趁早》-隆波帕默尊者-泰国东南亚大学-2013年1月24日 大家吉祥如意!这里的氛围很好,大家非常守时。学习佛法是需 … 《修行要趁早》-隆波帕默尊者-泰国东南亚大学-2013年1月24日 查看全文 »...